
關於 Living In The Moment:那些俗套的老生常談,在這個時代卻顯得無比真摯實在 ── 戴玉麒Yukki
那天和 Yukki(戴玉麒)聊起關於愛自己的話題,對啊,不管真假或遠近,在這樣的時代之下,先把自己照顧好,大概才是最為實際且重要的事。

「疫情就像是突然的大漲潮,每個人都被孤立在一座座的島上。」 ── 伏流物件 馬鶴
「伏流,對我來說,是另一個我。」他以美國作家 Truman Capote 在作品《In The Cold Blood》中的一段話作譬喻:「我們像是在同一個房間的人,只是從不同的門出去。」 他希望伏流能夠成為自由且勇敢,同時不失溫柔的存在。


成為社會設計師,源於那份「想要做點甚麼」的心情 ── Mosi Mosi 無事無事研究所
住在城市的另一個對角,經已許多年沒來到天水圍,那天我們拜訪了致力以人性化設計喚起人們對弱勢社群及社會關注的 Mosi Mosi 無事無事研究所,其創辦人 Comma Leung,一個眼睛會笑的女生,在自己的小小空間裡,開闢出無比廣闊的世界。


「人的記憶,是很容易變得模糊不清的。」 ── 獨立概念店 IMPLY
那天下著毛毛細雨,我在正午時份快步走在加連威老道,轉入某條小巷後,找到了落戶於轉角處的 IMPLY。站在對面簷蓬下躲著雨,不久便看到同樣沒帶傘的創辦人兼店長 Luke 朝我走來,一身白色裝束看起來清爽俐落。

年少輕狂沒甚麼不好,至少長大後不會對世界抱有奇怪的幻想 ── Jan Curious
他仍舊不打算要討好任何人,甚至樂於被誤解,繼續當個別人口中的「盲人」也不壞,神秘一點很好,反正自在就好。他的柔和不是被磨平稜角的那種,而是隨歲月流逝頓悟了些甚麼的悠然自得,清楚自己在做甚麼,想做甚麼的游刃有餘。

「覺得這個世界是黑色的,人生總會有這樣的時候啊。」── 謝裕鈴Ling
Life is like a game,要怎麼過完這一生,修完這一輩子的學分,全看個人如何選擇。我們聊著那些在她生命中熱愛的人事物,而我在這個過程裡發現,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原來真的會自帶光芒。

「有一種強大,是你容許自己受傷,也容許自己脆弱。」── 林聰Nic
在和林聰(Nic)見面以前,我就對他的文字有很深刻的印象,人的個性特質會隨著其文字滲透出來,那時我就在想,他大概是個很細膩的人。

所謂叛逆,其實來自內心最原始的那道聲音 ── Jack Ip
Jack Ip,既是插畫師,偶爾也幫忙朋友當當模特兒,最近更夥拍摯友 Takuro,以樂隊 Arches 主音兼結他手的身份推出了 EP “Goodbye Tragic Manga”,內裡收錄五首歌,圍繞著他們喜歡的樂隊,還有負責填詞的 Jack,他的自身經歷與煩惱。

「很多事情還來不及好好消化,我們已經要 move forward。」── 柯煒林Will
上一次與柯煒林(Will)見面,是不久前拾陸比玖的訪問,那天雖然倉卒,但很愉快,看著五個人你來我往地聊個不停,那天的 Will 亦笑得開懷。這次以個人身份再會面,和上回的急趕不同,我們緩緩地聊著關於電影、藝術、青春的話題,感覺那天的他有點 emo,但聲線仍舊柔和。

或許,神都喜歡怪胎 ── 曾比特 Mike
在這個全民修圖成精的年頭,真實反而顯得可貴,過度精緻的臉龐與超現實的完美比例不再如此受人膜拜,我們都在尋找有趣的靈魂。你不必完美,但要夠 true,若然帶點古怪就更理想,正如《我不是邱比特》中所說,來的自來,神都喜歡怪胎,歡迎來到抱擁不完美的時代。

「人們常說要做自己,我心想有多難?後來才發現,原來真的一點也不易。」── 張天賦MC
造星時期因態度問題而鬧出不少負面新聞,他從不多作解釋,因為明白問題確實出在自己身上,錯了,默默改正過來便是。而眼前這位張天賦 2.0,已然準備好邁向更為寬廣的路途。

「了解生命的運作方式,能讓我們如同海龜順著洋流而行。」── 李嘉
許多感覺有點玄的話題都被她淺顯易懂地一一解說,但她笑說其實自己也是直到被歸類為「靈性類」分享者,才發現「啊,原來自己踏進了所謂靈修的領域啊。」


「世上不會再有安全島和世外桃源了。」── 素黑
作為知名療癒師和暢銷作家,素黑擁有二十年臨床個案療癒經驗,談自愛,也談修養。她的文字冷靜而細膩,一字一句都如此一針見血,直搗人心。在這樣一個亂世,比起一味被溫柔安慰,能夠直截了當地教你認清現實與問題根源,大概是我們目前更為需要的重要助力。

命運逆轉以後,世界即將重生 ── 徐加晴 Rona
我們該怎樣面對失去的恐懼?她說,每個人生來本無一物,有的就是這條命,所以首先要懂得知足常樂。或許是老生常談,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

吃電影長大的人們,They Go To School By Cinema ── 拾陸比玖16:9
「我哋嘅導演 Ivan,喺 2021 年嘅某月某日,無啦啦拍拍下嘢,佢就話頂唔住,想出去食支煙,然後佢出咗去,就再冇返過嚟…… 」一連六集的短劇《演員的自我收養》為 16:9 這個集結香港新一代電影工作者的 Youtube 頻道拉開序幕,五個個性如此鮮明的人走在一起,我想,注定是能夠產生出意料之外的化學反應吧。

「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 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難免令人有所迷失,處身於大千世界,每天被海量資訊擠擁著,然而,來自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創辦人 Queenie 簡單的一番話:「對我來說,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卻令人不禁反思人生和慾望本質到底是什麼?

「香港人是我最大的靈感,這兩年多少會有些感悟與成長。」── 本地珠寶品牌 VANN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要受環境局限,面對現況與其抱怨,不如想想怎樣去改變,令一切變得更美好。」Vann 說,香港人是她最大的靈感,因為這兩年大家在某程度上都一起經歷了轉變,一同成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