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 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難免令人有所迷失,處身於大千世界,每天被海量資訊擠擁著,然而,來自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創辦人 Queenie 簡單的一番話:「對我來說,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卻令人不禁反思人生和慾望本質到底是什麼?

「香港人是我最大的靈感,這兩年多少會有些感悟與成長。」── 本地珠寶品牌 VANN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要受環境局限,面對現況與其抱怨,不如想想怎樣去改變,令一切變得更美好。」Vann 說,香港人是她最大的靈感,因為這兩年大家在某程度上都一起經歷了轉變,一同成長了。

「自由意志這回事,其實是不存在的。」── 江逸天 Olivier
在英國完成心理學學位,回到香港和朋友一起成立工作室 Raven & The Sea、成為首位被 Apple Music 選入「New Artist Spotlight」的香港音樂人、以獨立音樂人身份在二級歷史建築舉行個人音樂會… 關於江逸天這個人,其實遠比這些能在 Google 上了解到的來得更多更多。

沒有盡頭的內心燥動,插畫家與紋身師筆下的慾望之河 ── Albee Yau, Gagama, Peep
還記得在 Vol.5 之初,由紋身師 Gagama,插畫師 Albee Yau 及 Peep 所描繪的三幅關於慾望的插畫嗎?現在就來看看這三位創作者各自對慾望的詮譯,以及有關插畫、紋身、生活的看法吧!

你今天用心呼吸了嗎?── StoryTeller 創辦人 Alice Lee
擅長透過故事撫慰人心的 StoryTeller,近年積極從線上走到線下,舉辦展覽、讀書會、分享會,更將推出籌備兩年的大人睡前故事書《Ztorybook》,有一雙溫柔笑眼的創辦人 Alice ,這次就和我們分享作為「說書人」一路走來的大小故事。

慾望就如影子,是與我們最為親密的分身 ── 台灣攝影師 陳詠華Doris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陳詠華(Doris)的作品依舊帶有濃濃復古色調,卻變得更為細膩且極具故事感,每幅影像都仿彿在訴說著屬於某個人的某段往事。

致 我們共同經歷的那些人間荒謬 ── 張蔓姿Gigi
不徐不疾地唱著「我有我姿態 哪怕奉上生涯」,各個面向都漸趨成熟的她,個性亦顯得越發鮮明。身處變異時代,許多時會荒謬得叫人無語,但有些人會將經歷化為養份,以作品代替話語。

不糾結於過去,才能夠走得遠 ── 陳葦璇Kira
成長是一個日復日搜尋自我的過程,許多人說她的轉變之大猶如換了一個人,但其實無論是 AS One 時期配合著韓系女團形象的陳嘉茵,還是如今一頭超短髮,姿態硬朗的陳葦璇,那份爽朗與率直仍是一如既往的真實。

「地球像是某種靈魂修行器,讓我們在這裡輪迴、鍛鍊、打磨。」── 李友廷
從 Vol.4 開始,Imperfect 將邀請不同台灣創作單位進行深度對話,就讓網絡破除地域規限,透過更多元的內容,為香港讀者帶來關於異地創作者們的種種。首回就迎來了歌手李友廷和我們剖析慾望,在慾望洪流中一同修行。

不為傳統而活,男性不一定要有「男子氣概」 ── 本地時裝品牌 PONDER.ER
成立三年的本土時裝品牌 PONDER.ER 決意躍身變革浪潮,兩位主理人 Alex Po 和 Derek Cheng 同樣渴望改變傳統遺留的性別規範,深信男性除了剛強以外,亦能擁有柔美一面,一路上思索並探討著屬於時裝和性別之間的關係。

缺乏自信,就努力修煉 ── Nancy Kwai歸南茜
亮眼的外形加上逐漸清晰的演藝路讓不少同齡人稱羨,但這個有著理性頭腦的水瓶座女生,卻對讚譽看得很輕,因為她清楚自己目前的人生課題,是一場關於自信的修煉。

從一個紙袋開始,重新構築消費主義 ── 專訪法裔日本藝術家 Antoine Kruk
時尚產業作為全球其中一個巨大污染源,多個國際品牌積極進行改革,藝術家們亦紛紛透過作品說話,表達對環保議題的關注與重視。

衣服就是衣服,沒有男女之分 ── Timmy Ng
「只有在面對鏡頭的時候,我才覺得可以做真正的自己。」Non-binary(非二元性別)概念打破傳統性別藩籬,入行三年多的 Timmy 認為目前的自己仍有很多不足,畢竟要在模特兒的圈子生存,如果只靠中性這個特質,很難走得遠。


「在末日前緊抱希望,沒有其他選擇。」── per se
per se,在拉丁文中有「根本、內在的」之意,他們像是一塊隱匿在石屎森林裡的月光石,可能要花一點時間才能遇上,但一旦相遇,便回不了頭。

「認識自己是一輩子的課題,適時離群很重要。」── 張進翹 Manson
歲月把逐漸年少氣盛的尖銳稍稍磨平,十年以後的 Manson,整個人看起來沉著不少,卻又在言談之間,多少讓你窺見到那個一如既往的大男孩模樣。

「本土時裝的優勢是甚麼?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 香港時裝品牌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那天走進 The World Is Your Oyster 位於 JCCAC 的工作室,聽主理人 Calvin 和 Joyce 娓娓道來六年間膽粗粗地一路走來的尋夢之途。

「別放任自己溺死在情緒海洋。」── Bhisan Rai
「要知道,沒有人真的需要知道太多你正在經歷些甚麼,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情緒需要處理。」一時的衝動與意氣用事,最終只會把你拖到更深的低潮,靜待負能慢慢消弭,不要給予它力量去擊潰你。

「內心的空洞與脆弱,其實也是一種養份。」── Gagama
從崩潰到接納內心空洞的過程中,你會慢慢發現,心房明明像是穿了個洞,卻仍然活著的我們,似乎是在預示著,人生還有更多留待發現的線索與意義。

「我的崩潰不是吵吵鬧鬧,而是一片寂靜。」── Yukilovey勞嘉怡
學習與脆弱共生,就算過程會痛苦而漫長,卻是更為持久而徹底的辦法。不要敗給一時的解脫感,讓往後人生都藏着陰霾。